大家好,我是烏鴉。
最近在互聯網沖浪時,經常看到一些四個字母組成的神秘詞匯,比如enfp、intj、enfj之類的,一開始我還以為是emo之類的網絡流行語,一番百度才知道原來是個叫做MBTI的性格測試工具。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MBTI的火爆程度遠超想象。
MBTI在微博的話題閱讀量達到14.5億,社交平臺湧現不少以MBTI人格類型命名的群組,以及各種人格類型的表情包。
眾多MBTI愛好者把自己的性格類型寫在社交網絡的個人簡介中,還有人會在交友APP上標註類型,以求找到合適的約會對象,MBTI儼然成為新一代社交密碼。
韓國電視臺還推出以MBTI為主題的真人秀以及影視作品,就連谷愛凌也在采訪中透露自己曾做過MBTI測試,結果顯示她是INTJ。
甚至有些剛出校門的00後少男少女們,竟然把MBTI性格測試結果和王者榮耀段位一起寫進簡歷裡,讓老烏鴉直呼看不懂。
你以為這是年輕人玩的東西?
錯!很多企業把MBTI的測試結果當作是否錄用求職者的關鍵指標。
有人在網上給心儀的企業投簡歷,hr二話不說就甩過來一個MBTI測試鏈接,讓求職者望而生畏,知難而退。
有個參加某大廠秋招的同學,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快拿到offer了,結果被性格測試刷下來了……
和這位同學一樣,很多同學都以為性格測試隻是單純走個形式而已,並沒有很重視,隨便答一答就行,結果寒窗苦讀數十載、披荊斬棘過五關,偏偏就卡在了這個看似最不重要的性格測試上。
不少網友透露,自己在面試國企、互聯網公司、科技大廠、外企時,需要先做性格測試,而最終自己被性格測試『誤殺』。
即使在面試過了性格測試這一關,入職之後也逃不掉無處不在的性格測試,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大廠內訓或團建時,也會對員工做性格測試,『有時候互聯網公司會對中層以上的員工進行測試,包括貝爾賓性格測試,動物測試、性格顏色測試等等,來增加團隊凝聚力,團隊人員分佈,性格分佈是否合理』。
智聯招聘今年還發佈了《MBTI 職場性格類型大數據報告》,將去年上半年智聯人才發展中心收集到的 73 萬餘個用戶 MBTI 數據整理在了一起,分析各行各業中各 MBTI 類型的占比,供求職者在崗位選擇和職業規劃時參考。
從來沒有經歷過企業性格測試的烏鴉看到這裡一臉懵逼:MBTI不就是年輕人玩玩的東西嗎?
和幾年前流行的星座占卜差不多同一類,你們至於這麼認真?
?
1
其實,嚴格分類,MBTI是正兒八經的心理學。
MBTI的全稱是邁爾斯-佈裡格斯類型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是由美國作家伊莎貝爾·佈裡格斯·邁爾斯和她的母親凱瑟琳·庫克·佈裡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種人格類型理論模型。
雖然聽起來很專業,但這母女倆在心理學或統計學方面均沒有任何專業背景,但她們卻虔誠地相信自己作為母親和妻子的經歷讓自己足夠感性,讓她們了解到了性格類型中固有、不可更改的力量。
母親凱瑟琳出生於1875年,她一直都很喜歡性格這個話題。
在20世紀20年代,凱瑟琳為教育專欄投稿講述自己是如何教育女兒伊莎貝爾的,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育兒博主。
一個偶然的機會,凱瑟琳讀了一本著名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的著作《心理類型》。
你可能沒聽過卡爾·榮格,但你一定聽說過心理學著名的弗洛伊德學派,沒錯,榮格大師就是和弗洛伊德共同創立了精神分析學說的開宗立派大宗師。
讀了榮格的書之後,凱瑟琳一發不可收拾,稱榮格是她的『救世主』、她的『創造者』以及『她生活的作者』。
一段時間之後,毫無心理學理論基礎的凱瑟琳還基於榮格關於心理類型的理論衍生出了人類性格類型的變體:內傾型/外傾型、直覺型/感覺型、情感型/理智型並且補充了理解型/判斷型。
而這四個維度,就是MBTI的理論基礎。
在凱瑟琳的理論中,這四個維度如同四把標尺,每個人的性格都會落在標尺的某個點上,這個點靠近那個端點,就意味著個體就有哪方面的偏好。
如在第一維度上,個體的性格靠近外傾這一端,就偏外傾,而且越接近端點,偏好越強。
而這四個維度排列組合,又能形成16種不同的人格:
至此,MBTI的理論體系基本搭建完畢。
簡單吧?
就這麼簡單!不然你以為一個育兒作家看了一本心理學著作就能開宗立派?
心理學門檻很高的好不!
但是這個理論體系和九型人格、大五人格甚至樂嘉的性格色彩學相比,看著也沒什麼特別啊!別急,當凱瑟琳的女兒伊莎貝爾看到媽媽的心理學讀後感後,MBTI有了質的飛躍。
為了讓人們能夠認識自己屬於什麼人格,伊莎貝爾想出了117個『指標』問題,這些問題從來都無『測試』一說,因為根本沒有什麼對或錯、好與壞的答案,很簡單的強制二選一,非黑即白,非左即右。
雖然不科學,但是可操作性特別強,一個心理咨詢師跟人聊半天才能完全掌握一個人的性格,而MBTI,隨便一個人花半小時就能得到代表自己性格的四個字母,效率太高了好嘛!
而恰好當時的美國,很多新成立的咨詢機構都熱衷於采用這種便宜且標準化的測試來讓員工就任『合適』的崗位,伊莎貝爾又恰好有一位做人力管理咨詢顧問的朋友,兩人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開始合作把MBTI測試賣給一些大公司,如通用電氣、標準石油公司、紐約人壽保險公司。
這些公司使用它來進行CEO自評、面試應聘者、以及評估是否該向某種性格的人收取更高的壽險費用。
後來,許多求職者將測試結果作為彰顯個人性格的主要標簽,並借助MBTI的分析話語推銷自己。
甚至一些秘密組織挑選特工時,也會使用MBTI測試。
到20世紀50年代,伊莎貝爾的客戶都是美國境內一些最大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這些大公司每年花費在給員工分類的巨資讓伊莎貝爾賺得盆滿缽滿,育兒作家的心理學讀後感,徹底火了起來。
2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幾年前,甚至就在去年,MBTI還『默默無聞』呢?
既然上世紀四十年代就風靡美利堅了,我為什麼今天才知道?
因為MBTI已經被主流心理學界公認為不靠譜了。
早在20世紀40年代,也就是MBTI剛流行起來的時候,CIA的前身戰略情報局《OSS》在弗吉尼亞州開設了一個秘密特工評估中心,沒錯,當年的CIA也買了一份MBTI性格測試工具。
OSS的哈佛心理學教授亨利·默裡和他的搭檔唐納德希望通過測試讓他們的間諜更成功地完成任務,卻發現MBTI的用途極其有限,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和星座學說一個水平的東西。
上世紀90年代,心理學界一直在警告:『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關於MBTI的說法無法得到任何支持』
許多支持MBTI測試的研究在方法論上相當不嚴謹、不科學,Gardner和Martinko在1996年的一篇綜述中總結道:『很明顯,試圖發現類型偏好和管理效率之間過於簡單聯系的努力是令人失望的。
事實上,考慮到研究的混合質量和不一致的發現,對於這些關系並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
心理測量專家羅伯特·霍根寫道:『大多數人格心理學家認為MBTI測試不過是一塊精致的中國幸運餅』
2018年,牛津大學教授梅爾韋·埃姆雷《Merve Emre》出版了書籍《人格經紀人》,並在其中展示了MBTI指標的歷史和缺陷。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參加測試的人相隔幾周後復驗,不少會被歸類為不同類型,其試驗-復驗有效性遠低於可接受的統計學顯著性水平。
2021年,霍金斯的紀錄片《人格測試背後的黑暗真相》則記錄了MBTI作為一個危險工具所帶來的倫理問題和歧視性。
為什麼主流心理學界都認為MBTI不靠譜呢?
在判斷一個心理測量是否科學的時候,通常要考慮三個方面:信度,效度和完備性。
信度就是可靠性,就是你無論測幾次,無論隔多久測,測驗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
但是在這個標準下,MBTI有一個硬傷,因為它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強制二選一,對於它的每一組特質,比如內向或者外向,思考或者感覺,你隻能選一個。
而且你選了一種類型就不能是另外一種類型。
比如最簡單的 thinking 和 feeling 這個維度,有些人可能同時能夠有清醒理智的思考也善於感知情緒,但是在MBTI的標準裡,這樣的人是不允許存在的。
很多人本來想看看自己是什麼人格,好家夥,做完MBTI測試題直接精分了。
第二點就是效度,即是否能有效預測行為。
沒有信度何談效度?
本來測試的結果就不準,又怎麼能準確預測未來行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就連被MBTI創始母女奉為精神導師的榮格也曾親自跳出來寫信指責這對母女——在研究方法不科學的基礎上,結論也不可能靠譜。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榮格本來就強調『榮格理論』不具備實踐意義,純粹是自己根據多年當精神醫生的粗略臨床觀察所做的經驗性總結。
而且他的理論主張是,如果你被歸類為這一種類型的人,這意味著該類型在你的外顯行為表現上占據了上風,而跟它對立的類型則潛藏在潛意識中,沒有得到充分開發,人應該去了解和發展潛藏的類型,讓內外達到平衡。
研究方法不科學,結論怎麼可能靠譜?
第三點是完備性,從 MTBI 的幾個維度來講,它並沒有經過嚴格的自下而上的對多種特質的全面總結和統計分析,也不能涵蓋所有重要的維度。
它是基於早期榮格的理論,要知道,那可是一百年前的理論,那時候人格心理學的發展還很有限,很多分類系統都還沒有完善出來,比較粗糙和原始,所以它的完備性和理論基礎都有可質疑的地方。
而且,大多數支持MBTI有效性的研究,都是上面我們提到的由邁爾斯-佈裡格斯基金會旗下的心理類型應用中心進行的,相關成果也都發表在該中心所運營的期刊《心理類型雜志》上。
這在學界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意味著相關的理論和研究缺乏獨立性,可能存在偏見,可能與其他研究產生利益沖突,說白了,就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3
牛津大學文學系副教授米爾維·艾姆蕾《Merve Emre》在2018年提到,《財富》榜100強公司有89家在不同階段對員工進行性格評估,性格測試產業已經形成約20億美元的市場。
擁有MBTI正版版權的CPP公司,每年能創造千萬美金的收益。
那麼,在心理學界被各種diss的MBTI,為什麼反而是商業上最成功的那個?
因為MBTI實現了從割企業韭菜到割個人用戶韭菜的飛躍。
性格測試的商業模式一開始是賣給企業用戶的,是為了滿足決策者和管理者尋找文化契合者、提升人力資源效率、培養激勵優秀人才的需求。
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公司采用這些性格測試工具來建設團隊。
但性格測試不隻是人力資源技術,還是自我發現的工具。
MBTI通過二分法的分類方式,操作簡易、便於傳播。
同時,MBTI並非用『問卷測試 』的結果給個體下結論,而是將決定權交給接受測評的人,讓每個人通過自己給出的信息,去尋找和判定自己的人格類型。
和塔羅、星座相比,MBTI顯得有理有據,更加科學,和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大五人格測試,九型人格測試,卡特爾16pf,艾森克EPQ等專業人格測試相比,MBTI又簡單容易門檻低。
最關鍵的是,MBTI還有過硬的營銷團隊。
在百年的經營過程中,MBTI 測試的內容幾乎再沒變過,始終是那祖傳的九十多道題,但持有MBTI版權的CPP公司陸續開發了大約800種MBTI周邊產品,比如更全面的測試結果、解釋結果的指南等,並將所有產品翻譯成了二十多種語言,面向全球銷售。
原本隻由CPP官方掌握的MBTI測試解讀權,現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進修認證課程,成為一名MBTI教練,來擁有這項技能。
雖然這門不到一周的課程費用就要1700-2500美元,但回報率很高,因為MBTI教練的薪水完全沒有行業標準,時薪從75美元可以到1,000美元以上。
而MBTI在中國屬於是一個知名度剛剛打開,CPP運營還沒跟上的階段,誰都可以用盜版MBTI賺錢,還完全不用擔心CPP公司打官司要版權費,反過來,也正是這種野蠻生長,讓MBTI達到了遍地開花、無人不知的效果,這和當年微軟進入中國默許盜版的套路如出一轍。
總的來說,現在用MBTI賺錢主要是以下幾種手段:
第一種就是簡單直接的收費測試,通過正規的性格測試官網或鏈接,為參與測試項目付費並獲取完整的結果。
第二種就是赤裸裸地賣盜版資源,通過買賣雙方的信息差打包銷售自己已有的性格測試題庫資源,無需成本,重復銷售,躺著賺錢。
這和那些賣網盤資源、影劇資源的二道販子如出一轍。
除了MBTI測試,市面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性格測試,熱度最高是一個名叫『人格原型測試2021』的測試,價格為14.9元,顯示有6960.7萬人測試過,若按照這個數據估算,這一測試或為該公司帶來10億元以上的營收。
第三是用MBTI引流,賣利潤更高的心理咨詢服務。
心理平臺和專業機構往往會招攬一些分析師和心理咨詢師,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務,熱愛性格測試的人群通過廣告被引流到這類價格更高的商品上,並花費數十上百元來為自己的『性格』、『婚戀』等買單。
無論哪種手段,都是割韭菜,本質上和已經過氣的收費占卜的塔羅牌大師、星座大師們別無二致,哦對了,MBTI大師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塔羅牌大師、星座大師轉型來的,畢竟,都是算命嘛,連轉行都算不上,行業升級而已。
MBTI測試本身,隻是一個幫助人們認識自己的工具,為我們認識個人性格提供了大體的方向,我們當然可以參考MBTI測試結果,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促進自身發展。
但如果你太拿這四個字母當回事,主動給自己貼標簽,那反而會成為MBTI『套中人』。
更不要把測試結果當成自己缺點的擋箭牌,當成躺平的借口,拒絕發展和改變。
至於那些把MBTI測試結果當成硬性指標的企業,隻能說,即便堅持要用這個指標,也不妨多測幾次,今天不合適,也許明天就合適了。
最後,引用MBTI精神導師榮格的一句話,『人類可以被分成八種類型,但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例外』
參考資料:
Medium:《The Capitalist Origins of the Myers-Briggs Personality Test》
周思藝《性格測試,瘋狂收割年輕人的生意》
金晶《靠譜的大五人格和不靠譜的MBTI》
叁裡河《MBTI測試是智商稅嗎?》